详情

亲亲慧姐是知青

文学家园 80920阅读
慧子
慧子Lv.9楼主+关注
2020-07-28 11:28 来自湖北

亲亲慧姐是知青

作者 王卫东


正如《红楼梦》中“林黛玉进贾府”一节中,王熙凤的出场:“我来迟了,不曾迎接远客!”她的出场很是出彩,真可谓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!


文友中,我与慧姐的相识,很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对于慧姐,我是未见其人,先读其文!


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在“枝江热线”读到慧姐回忆知青生活的文章,立刻引起了我的关注,并深深记住了“张家慧”这个名字!读到慧姐的知青回忆文章之所以倍感亲切,源于儿时的一段经历。



我五、六岁的时候,家父在凤台区任副书记,也许因为我家是干部家属的缘故吧!每每村里来了知青,总是喜欢安排在我家住。印象最深的有两位,一位是武汉来的知青,一个秀秀气气、白白净净的姐姐,我们叫她小余姐。小余姐歌唱得好,在村里红儿班当老师,教我们唱《井冈山下种南瓜》:


小锄头呀手中拿

手里格手中拿呀

井岗山下种南瓜

种里格种南瓜呀

挖个坑呀

下粒籽呀

舀瓢泉水催催芽

阳光照哟

雨露洒哟

长长的藤儿

爬上架哟

金色的花儿像喇叭呀

吹吹打打结南瓜……


图片来自网络致谢!


我那时常常站在小菜园里,对着自家的南瓜唱,当唱到“吹吹打打结南瓜”的时候,调皮的二哥(二哥当时还是个小小少年)就会朝我做鬼脸,不屑地说:“还吹吹打打结南瓜哟,吹牛吧你!哪个南瓜是你唱歌唱出来的?”

我气得瞪大双眼,不服气地说:“不关你事!”


第二位是宜昌来的知青,是一个浓眉大眼、长得结结实实的哥哥,我们家的孩子都叫他小罗哥。小罗哥那时也就十六、七岁的样子,但胆子特别大。记得那年冬天农闲时节,村民们修江堤,将弯曲的江堤拉直。江堤边有几座荒芜的墓地,小罗哥他们一帮愣头小知青,将墓地里的骷髅头捡出来挂在挖锄把上,收工回村后,用骷髅头吓唬村里的一群小孩子。

那时,我常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在村东坝头池塘边的草地上玩耍。中午收工吃午饭,小罗哥从草地旁经过,会叫我:“黑头发回家吃午饭啰!”(我儿时头发又黑又亮,大人们都习惯叫我黑头发)一看见他我就想起骷髅头的事来,便故意装作没听见,不搭理他!有了这段知青情愫,慧姐的知青文章,读来格外仔细!慧姐在她的《我们的知青岁月》里写道:栽秧时最可怕的是蚂蟥叮在腿上,开始腿上痒痒的,低头看见软软的黑虫子在腿子上还蠕动着,吓得蹦到田埂上乱叫喊……夏天薅草、割稻子都不是难事。一般上午割稻子,将稻子放在地里晒,下午把稻子收拢打捆挑到稻场里。最恐怖的一次是弯下腰,抱起稻子时,稻子下面藏着一窝小蛇,有好多条呢……

知青岁月苦中也有乐

一天,我和阿菊趁大家午休时偷偷跑到堰塘里摘菱角,我们俩坐进一个腰盆里,开心地用手当船桨,在荷叶里面穿梭,唱着洪湖水浪打浪的歌,吃着鲜嫩的菱角,好像我们就在游玩天堂一样高兴。正在忘乎所以之时,阿菊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站了起来,可怜的小腰盆哪经得起我们这样折腾……小腰盆带着我们一起翻到水中!


读着读着,慧姐和武汉知青小余姐仿佛成了一个人。小余姐第一次用镰刀割麦子,双手打了几个大泡,泡破后露出粉嫩的新皮……


烈日炎炎的午后,小余姐和武汉来的几个女知青,为了解馋不睡午觉,偷偷跑到生产队的甘蔗地里,借着甘蔗叶的掩护,拔了甘蔗,坐在甘蔗地里吃个饱!“最孤独寂寞的日子里,我遇到帮助过我的两个贵人。第一个人是贫协组长的老婆杨国慧姐姐,她对我如亲姐妹,只要做一点好吃的就要叫上我去她家,其实她自己还有四个孩子要养活……"

我想到了我的母亲


一天傍晚,不知是什么原因,小罗哥他们几个男知青打架,打得挺凶的!小罗哥个子小,被对方将他的头打破了,衣服上沾满了鲜血。一进我家门,小罗哥就晕倒了,母亲和二哥赶忙用三轮车将他送到附近的卫生院,进行消毒、包扎,并跑前跑后安排他临时住院观察。母亲不放心,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在医院守了他一夜!第二天一大早,一回到家,善良的母亲便炖了一只土鸡,炖熟后用土钵子装好送到医院,给小罗哥补身体。我的母亲又何不是小罗哥的贵人呢?


正因为经历了艰苦的知青岁月的历练,如今的知青慧姐才拥有如此强大的内心,坚韧不拔的毅力、豁达通透的性格以及优雅如兰的气质!祝福亲亲慧姐!


图片由作者提供


作者简介:王卫东,女,汉族,生于1968年,大专学历,枝江作协会员,央企职工,现已退休!性格和善、安静,愿做一枚尘世中的低温女子!常怀一颗感恩的心,文笔细腻,文章散见于《鄂肥报》、《枝江作家》、《玛瑙河》、《丹阳文学》、《枝江作家网》、《枝江热线》等。

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
3
5
10
15
20
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

可能感兴趣

没有任何回帖,回复抢沙发~
4 37
城市通